演講者:陳信良 教授 (Indiana University, SLIS)
演講時間:2010.05.20 (四) 12:00-14:00
演講地點:教育學院大樓301
有別於之前幾場演講主要分享產業的案例,身為美國Indiana大學圖書資訊系教授的陳信良教授以學術研究的角度帶我們認識數位內容研究的領域與方法。對於以文化創意產業與數位內容產業做為研究方向的我,對於這場演講抱持著期待的心理,希望可以從中釐清自己進研究所以來一直對於主題的迷網與疑惑。陳信良教授首先介紹了數位內容產業的領域範圍,其實國內對於數位內容產業的定義同樣相當廣泛,凡運用資訊科技來製作數位化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包含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學習、數位影音、行動內容、網路服務、內容軟體與數位出版典藏等,都可以稱之為數位內容產業的範圍,政府對於數位內容產業一直以來也為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之一,例如兩兆雙星計畫的雙星就是政府希望推動數位內容與生物技術產業成為我國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明星產業。而陳教授也列舉了數位內容產業可以研究的問題有包含了認知、創造與維護、內容發覺、內容分享、內容管理、內容保存、傳遞、使用者研究與經驗以及公用數位空間等等。在進行數位內容的研究跟其他研究一樣,首先最重要的是確定自己的研究範圍,知識的領域是無限大的,但是研究的主題應該是有範圍,並且是擁有明確的研究限制與對於所研究的內容是有操作性定義的。因此,選定想要研究的主題,不管是對於任何研究都是關鍵重要的一環。
再者,就要了解自己對於研究本身的理論或主題有怎樣的認知,以及想要從研究中解答什麼問題,這就很像是論文第一章研究背景與動機,以及擬定研究目的與研究主題的部分。最後在思考研究主題的時候也必須先思考所提出的問題要以何種方式尋找解答,在學術研究中有眾多的研究方法,有些是量化、有些是質化,當然也有質量並行的方法,一直以來質化量化兩派研究方法就好像對立的兩端,質化研究者批評量化研究者不夠深入,量化研究者也感覺質化研究者容易淪為自說自話。以我的看法而言,研究方法沒有分好或不好,只有分適合不適合,只要選定對於你的研究問題可以得到最符合邏輯與最適合解答的研究方法,對於你的研究而言就是好的研究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