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nd a page with "Google doodle." 找個有 "谷歌塗鴨" 的網頁
A:
※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Google doodle」按搜尋→找到共1,240,000項符合此查詢結果,並選擇第一個網頁(
http://www.google.com/holidaylogos.html)→找到許多Google doodle(谷歌塗鴉)
※ 畫面:
2. Find the Dilbert cartoon that Scott Adams developed by using Google's logo. 找一則史考特·亞當斯以谷歌商標為題的呆伯特卡通 A:
※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Dilbert Google logo」按搜尋→找到共1,130,000項符合此查詢結果,並選擇第一個網頁(
http://www.google.com/dilbert.html)→找到以Google商標為題的Dilbert卡通
※ 畫面:
3. What's Google's history? 試述谷歌的歷史A:
※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Google 歷史」按搜尋→找到共6530000項符合此查詢結果,選擇第一個網頁(
http://www.google.com.tw/support/bin/answer.py?answer=4866&topic=367)連結到英文版介紹Google的歷史(
http://www.google.com/intl/en/corporate/history.html)→回到搜尋結果畫面,尋找中文版的Google歷史,在第二個網頁看到標示為簡體版的Google歷史(
http://www.esee.cn/news/google.htm)→按「轉為繁體網頁」控制鈕,等待Google把簡體網站自動翻譯為繁體網站→得到有關Google歷史的訊息
內容摘要:
它的傳奇故事由兩名斯坦福大學研究生,布林與佩奇開始。1996年,他們二人在佩奇的宿舍房間漸漸構思出Google的概念。 1998年,他們從親友間籌得100萬美元,在加州租了間小屋及車房作為辦公室,正式成立Google。 此後,Google業務迅速擴展,由1999年營業額只有22萬美元,至去年的近10億美元。 昔日只有他們二人、乒乓球桌充當會議桌的小公司,今日已發展至總部佔地50萬平方英尺、員工近2000的互聯網巨擘。他們的搜索引擎Google脫胎於1996年1月誕生的BackRub,後者最初只是佩奇和布林的一個課題實驗。 有一天,他們驚異地發現: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在使用原本只有數位導師知道的BackRub系統。兩人興致勃勃地準備出售BackRub,但當時各大門戶網站對這項技術非常冷漠,佩奇和布林決定自己幹。 於是,1998年9月,Google就在一個車庫中誕生了。 Google是由英文單詞“Googol”變化而來。“Googol”是美國數學家Edward Kasner的侄子MiltonSirotta創造的一個詞,表示後邊帶有100個零的巨大數目。佩奇和布林使用這個詞代表公司想征服網上無窮無盡資料的雄心。在創立之初,公司除了佩奇和布林之外,就只有一個僱員——克雷格·希爾維斯通——Google現在的技術總監。他們的努力工作不久就得到了回報:1999年年中,風險投資家Kleiner Perkins和SequoiaCapital向Google注入了25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Google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資料來源:
http://www.esee.cn/news/google.htm◎ 另外還有很多介紹Google歷史的網站,例如
http://www.chriscn.cn/read.php?93 http://packgoogle.cn/catalog.asp?tags=Google%E5%8E%86%E5%8F%B2 等
多為簡體中文網站,但Google有自動翻譯功能可以依照需求翻成繁體中文。
4. Find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your representative(s), e.g., senator, congresswoman (or congressman), or member of Parliament. 查詢你的選區公職人員: 立法委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A:
查詢地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00巷
※檢索過程:
區長&里長: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台北市大安區」按好手氣→進入台北市大安區公所網站(
http://www.daan.gov.tw/)→在認識大安>區公所簡介>區長簡介裡面得到大安區區長為余星華(且為輔大校友!)→在鄰里資訊>鄰里網站找到仁愛路四段300巷屬於光信里,並連結到光信里網站的基本資料(
http://www.taipeilink.net/mem/t/a/taan56/)找到里長為陳曾悦子。
市議員: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台北市政府」按好手氣→進入台北市政府網頁(
http://www.taipei.gov.tw/)→在相關網站裡面連結到台北市議會網頁(
http://www.tcc.gov.tw/)→在「市議員」此介面內得知大安區屬於第六選區,而第六選區的市議員有林奕華、徐佳清、蔣乃辛、歐陽龍、李慶元、李慶鋒、厲耿桂芳、秦儷舫、周柏雅、陳錦祥、李新11名,並可以連結得到他們的基本資料及政見。
立法委員: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台北市選舉」按搜尋→找到共388000項符合此查詢的結果,並選擇第二個網頁,進入台北市選舉委員會網頁(
http://mect.cec.gov.tw/)→在選舉實錄>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台北市選舉實錄(
http://mect.cec.gov.tw/files/20061027101501_ebook.pdf)得知在該次選舉當中,大安區屬於第二選區,並在當選人名單公告裡面查到第二選區的立法委員有賴士葆、王世堅、周守訓、林郁芳、潘維剛、藍美津、李慶安、黃適卓、郭正亮、李敖10名。
5. How long did it take the first person to cross the United States by car and in what year was it first done? 第一個開車橫越美國的人, 費了多少時間? 在何年完成?
A: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first cross America road trip」按搜尋→找到共1430000項符合此查詢的結果,並選擇第三個搜尋結果網站(
http://www.pbs.org/kenburns/films/horatio.html)→得知第一個開車橫越美國的人為Dr. Horatio Nelson Jackson,花費了總共63.5天,在1903年的春天完成。
6. In the summer of 1997, an email message was widely circulated featuring the text of a "commencement speech" purportedly given by Kurt Vonnegut at MIT. The imaginary speech began "Wear sunscreen." What's the story behind this email hoax? What did this funny well- written fantasy "commencement speech" say? 聽說1997年夏天, Kurt Vonnegut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表開學演講 "commencement speech", 該演講以塗敷防曬乳液 "Wear sunscreen" 起頭。這場鬧劇是怎麼引起的? 這篇演講說些什麼?
A: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Kurt Vonnegut Wear sunscreen」按搜尋→找到共11200項符合此查詢的結果,選擇第二個搜尋結果網站(
http://www.ldb.org/vonnegut.htm)→得到本篇文章的全文,此篇文章是Kurt Vonnegut在跟同學演講,告訴同學們要好好把握年輕的時候,做自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努力的在年輕的時候活的精采。
7. Learn about the recommended tours of the Hearst Castle. 請規畫包括赫氏古堡(Hearst Castle)在內的旅遊計畫, 從臺灣開始A: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Hearst Castle」按搜尋→找到共795000項符合此查詢的結果,進入「Guided Tours of Hearst Castle」網站(
http://www.hearstcastle.com/tours/)→在Tour Information裡面點選「Directions」(
http://www.hearstcastle.com/visitors_center/directions.asp)了解要如何去赫氏古堡的資料→回到首頁並參考點選網站內設計的Tour1~Tour5
※規劃
搭乘中華航空公司從桃園國際機場往洛杉磯班機,到了洛杉磯後花費約4.5小時到達赫氏古堡,如果第一次去赫氏古堡的人居多,就參考Tour1-Experience Tour,那如果不是第一次去的就可以參考Tour2~Tour5選擇較深度的旅遊。(成人門票大約為20~30元美金,孩童則為10~15元)。住在當地3天後從洛杉磯返回台北。
8. Find a recipe for lamb with mint sauce. 請找一份薄荷醬汁羊排的食譜
A: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lamb with mint sauce」→找到共1070000項符合此查詢的結果,並選擇第一個網站COOKS.COM
(
http://www.cooks.com/rec/search/0,1-00,mint_sauce_for_lamb,FF.html)→找到37筆有關mint sauce for lamb的資料→選擇第一筆Roast leg of lamb with mint sauce(
http://www.cooks.com/rec/view/0,1927,150175-247204,00.html)→得到此料理的作法食譜。
9. Find the full text of March 2nd, 1998 Time magazine article by George Bush Senior and Scowcroft titled "Why We Didn't Remove Saddam Hussein." 請找出 George Bush Senior 及 Brent Scowcroft 合寫的文章 "Why We Didn't Remove Saddam Hussein.", 原來登載於1998年3月2日的時代雜誌。
A:
※檢索過程:
在Google Search裡面打入「Why We Didn't Remove Saddam Hussein」→找到共1110000項符合此查詢結果的網站,並選擇第一個網站(
http://www.thememoryhole.org/mil/bushsr-iraq.htm)→得到此篇文章的全文及全文影像。
※時代雜誌此文章的照片

資料來源:
http://www.thememoryhole.org/mil/bushsr-iraq.htm